[摘要] 目的 探?从教学内容、师资和教学模式3个层面构建新方案提升核应对医学救援课程的教学成效。 办法 将2016年3月1日~7月30日第三军医大学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大学4年级150名学员,使用随机数表字法分为对照组(72名)和实验组(78名),同期分别使用传统教学法和新方案推行核应对医学救援课程教学。使用闭卷笔试成绩和实践练习评分剖析教学成效。 结果 课程理论内容笔试成绩显示,实验组学员的个人防护、现场救援步骤与技术规范专题得分和总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践演练评分结果表明,实验组在辐射防护、现场急救、去污洗消3个方面的能力评分和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选用理论与实践兼顾的内容体系、优秀师资和综合应用教学法的新策略可有效提升学员学习核应急救援理论的效率,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核应急医学救援课程的教学效果。新策略值得在相关学科教学中进一步发展推广。
[中图分类号] R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05(c)-0174-05
Innovative strategies of enhancing teaching effect on mepcal rescue of nuclear emergency and its implementation
WANG Aiping LI Rong SHI Chunmeng WANG Junping RAN Xinze XU Hui SU Yongping CHENG Tianming
Department of Rapation Mepcine, College of Preventive Mepcine, the Third Military Mepcal Universit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rauma, Burn and Combined Injury, Chongqing 40003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ovel strategies composed of perfect teaching content, excellent teachers and better teaching methods o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mepcal rescue of nuclear emergency. Methods From March 1st to July 30th, 2016, 150 clinical-mepcine students at Grade 2012 from Third Military Mepcal University were p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 = 72) and experiment group (n = 78)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traptional-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innovative strategies were respectively applied 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 group to learn emergency mepcal rescue of nuclear rapation. Score statistics of closed-paper examination and practice-training evaluation were used to analyze teaching effect.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he theoretical written-test scores in personal protection, on-site rescue process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and total scores of experi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 the p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lso, the experiment group students′ scores on field rapation prection, first aid on the spot, decontamination & washing and total practice essessment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students, the p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innovative strategies,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perfect teaching-learning content habouring theory and pactice, excellent teachers and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learning methods, can effectively upgrad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to master nuclear emergency rescue theory, enhance their operational competence in mepcal rescu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learning quality of mepcal rescue of nuclear emergency. [Key words] Nuclear emergency; Mepcal rescue; Teaching strategy; Descipline; Effect
核能已成为国内优先进步的要紧范围之一[1]。近年来,国内核工业飞速发展,核辐射技术已在工农业和医药等范围中广泛应用,意味着核辐射事故的潜在风险增高[2-6]。为确保民众安全,提升核应对医学救援的教学水平,提高国内应对救援队伍的备战能力和救援水平具备十分要紧的现实意义[7]。现在,国内仅有数所大学拓展核医学有关课程,专业人才培养数目和水平均难以满足国家核应对救援保障需要[6,8-9]。因为尚缺少?y一教程、练习办法及救援能力评估标准等缘由,在校学生和医务工作者的核基础理论和应对救援技能都急切需要进一步提升[10-13]。基于核事故发生的新态势,构建提升核应对医学救援教学成效的新方案具备客观必要性。作者所在单位是国家核应对技术支持分中心及救援分队成员,承担了本科生和救援分队的教学任务。在此,总结出核应对医学救援教学新方案及应用经验,以期为其他单位核应对医学救援的教学提供借鉴。
1 资料与办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6年3月1日~7月30日将第三军医大学(以下简称“我校”)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大学小学四年级150名学员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72名,其中男64名,女8名;平均年龄(22.58±0.91)岁;本科课程平均成绩(87.35±6.58)分。实验组78名,其中男69名,女9名;平均年龄(22.24±0.86)岁;本科课程平均成绩为(88.45±7.09)分。两个班学员前期所学课程相同,在性别、年龄、已学课程成绩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备可比性。
1.2 办法
两组在2015~2016学年春天学期同时段分别进行相同总学时(78学时)核应对医学救援课程教学。
1.2.1 对照组教学办法
使用《核、化、生武器损伤防治学》[14]中《核武器损伤防治》为主要讲课内容。从教学组成员中随机挑选任课教员,依据本校制定的“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防原医学课程标准(2010版)”,以传统的理论讲课(20学时)、课程实验(10学时)和自主练习(48学时)教学方法拓展教学。
1.2.2 实验组教学办法
使用新方案推行教学,即参考《核武器与核事件医学防护学》[15]和《突发事件卫生应对培训教程――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处置》[16]等教程构建核理论与应对医学救援实践相统一的教学内容新体系;遴选理论常识渊博、实践资深的教师为主讲教员;推行互联网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20学时)相结合和模拟环境实践练习(58学时)相统一的教学新模式。
1.2.2.1 构建教学内容新体系
1.2.2.1.1 理论专题 构建以“射线来源-放射病诊治-现场救援-防护”为课程主线的教学内容。射线来源包含核物理理论和辐射生物效应内容,以便学员学会射线特征及致伤机制。放射病诊治包含急慢性放射病、内照射与皮肤损伤、复合伤的诊断与治疗等内容,需要学员学会各类放射病的诊治原则和救治手段及预防方案。个人防护主要涉及辐射防护理论与手段,以便学员学会装备选择与应用办法。现场救援步骤与技术规范包含伤员受照剂量估算、核事故诱发公众心理特征及干涉对策、核事故案例剖析和医学救援方案等内容,需要学员学会伤员健康评估办法、应对响应程序和救援技术规范。
1.2.2.1.2 实训专题 构建以“救援布局展开-伤员侦检分类-现场救治-洗消-后送-撤收”为救援程序的练习内容。练习过程需要学员学会装备的布局与展开、核伤员沾染测试分类、现场伤员急救、伤员洗消和装备除沾染、伤员后送和撤收等技能。
1.2.2.2 遴选出色教员主讲
全校范围内遴选核应对医学救援课程的主讲教员。主讲教员需要同时符合以下4个条件:①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且具备副教授以上职称;②至少担任过3届放射医学有关课程的主讲教员;③至少参加过1次大型核应对救援演习;④具备国家级核应对医学救援培训证书。
1.2.2.3 推行教学新模式
遵循以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坚持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统一原则。教学组构建并应用了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与实训结合的教学新模式。
1.2.2.3.1打造在线专题网站 打造核应对医学救援站点,准时更新核辐射范围的最新成就和全球核事故新态势和医学救援新进展。比如,跟踪报道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救援和时尚病学调查报告等。同时,准时补充新公开的核事故应对救援视频等资料。学员24 h均可借助网站自主学习。
1.2.2.3.2 应用综合教学法推行课堂教学 基于内容特征,设计应用适合的教学办法活跃课堂,激起学员的求知欲。比如射线来源专题中使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释放中子、γ射线和热能和γ射线功击DNA双螺旋结构打断磷酸二酯键和配对碱基间氢键的动画,增强学员对射线产生及细胞效应的理解。放射病诊治专题中播放2008年山西辐照厂事故中5名受照职员救治过程的视频,激起学员探索放射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现场救援专题中以福岛核电站事故为案例,增强学员身临其境之责任感,以伤员抢救问题引导学员探索应对救援的道路。
1.2.2.3.3 积极拓展第二课堂教学 坚持以提升学员能力为导向,依据专题内容的客观需要开设第二课堂。比如鉴于学员平常很难接近辐射装置,对潜在辐照事故现场缺少知道的状况,举办自愿参加的本校钴60辐照中心、放疗中心和核医学科现场参观兴趣班,提升学员对核辐射场景的客观认识。针对核事故救援的专业性强、状况复杂和困难程度大的特征,在理论教学结束后举办核应对医学救援平台,给学员提供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实时讨论事故防范和救援的科学问题,以期达到开阔学员视线,启迪学员智慧的教学成效。 1.2.2.3.3 应用模拟核事故现场拓展实践练习 合作研制仿真机器人充当核伤员,给学员提供实践练习的抢救对象。学员可与模拟伤员进行对话,对其进行沾染测试、去污、样本采集、创面包扎、骨折固定、止血、输液和抗休克急救等处置。同时,使用特殊材料布置核污染模拟环境,学员可侦检环境中的“核污染”范围,可体验辐射仪报警,并可完成环境除沾染等操作练习。
1.3 评价办法
1.3.1 理论教学评价
理论教学结束后的第1周,对照组和实验组同时进行闭卷笔试。从题库中随机抽题生成试题。卷面总分100分,其中射线来源、放射病?\治、个人防护和现场救援专题占分比率为1∶4∶1∶4;各部分入门知识题占40%,能力测试占60%。
1.3.2 实践练习考评
实训课结束后的第1周,对照组和实验组同时进行演练考评。从本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4名专家组成人高考评组。专家查询演练现场并提问,然后依据表1所列评分标准独立计分(总分100分)。
1.4 统计学办法
使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剖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使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理论笔试成绩
笔试成绩剖析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射线来源和放射病诊治专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个人防护、现场救援步骤与规范专题和总成绩方面,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演练考评成绩
在现场救援拓展、侦检测试和撤收处置3个方面的能力考评中实验组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现场辐射防护、现场急救、去污洗消3个方面的能力评分和总评分上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核事故总是发生忽然,事故种类复杂,伤员受照剂量与伤亡差异大,社会干扰深远,加之应对救援专业技术性强,推行困难程度大,因此打造核应对医学救援专业队伍十分要紧。针对国内核能与辐射技术飞速发展及潜在核事故风险大的新趋势,提升核应对医学救援课程的教学水平是现实的需要[17]。
核应对医学救援的教学目的是培训学员学会核辐射防护、核伤员抢救理论与技能和提升应对救援能力[16]。从文献调查和实质出发,借鉴教育学的思维框架,本研究将影响核应对医学救援教学成效的主要原因总结为教学内容、师资水平和教学模式3个方面,从而构建起新方案,并进行了有益探索。
教学内容不只给学员引导学习方向,还是影响学员能学到什么及能否学以至用的重点原因[18]。核应对医学救援课程内容直接影响着学员在应对重点时间能否完成伤员抢救的要紧任务。基于尚未有核应对医学救援课程规划教程的近况,教学组构建了教学内容新体系。该体系吸纳了多本出色专著之精华,含盖了射线的产生与特质、放射病防诊治、核事故社会心理干涉对策和现场救援步骤与技术规范等理论,还包括有现场救援的展开、侦检分类、伤员抢救、沾染洗消和撤收等实践练习技能。新体系不只克服了传统核应对课程或仅偏重于辐射效应基础理论或仅偏重于现场救援原则与规范理论[10,19]之不足,而且形成具备理论与实践统1、预防与治疗统一和生理与心理统一为特征的核应对医学救援课程内容。初步应用明显增强了学员学习学会现场救援理论和练习操作技能方面的能力,表明了核应对医学救援课程内容新体系能够帮助提升教学成效。
核应对医学救援教学是引导学员学会、应用核辐射基础理论拓展伤员抢救实践的重点过程[16]。业界已有共识,教员的理论水平、教学练习经验对教学水平起着至关要紧有哪些用途[18]。客观上,主讲教员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放射医学理论功底和应对救援经验直接影响将来核应对救援队成员的塑成。因此,教学组提出了主讲教员的高标准遴选条件,为教学成效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教学模式是指课堂和练习教学的具体组织推行形式,涉及理论常识和专业技能在教员与学员之间的传递、交流和进步的复杂过程。革新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学相长的成效至关要紧[20]。基于内容特征,教学组构建推行了线上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视频观看、现场参观、平台交流和特定环境模拟练习为特征的教学新模式。教学办法的综合应用不只充分调动了学员学习核辐射事故应对医学救援基础理论的主动性,并且引导学员考虑抢救核伤员之方案,提升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习力。
综上所述,本研究从教学内容、师资水平和教学模式3个角度构建的新方案明显提升了学员的理论水平,增强了学员的实质操作能力。尽管新方案的应用范围尚有限,其最后的教学成效将由学员在核应对医学救援实战中的表现来检验,但新方案的打造为以后新教程的撰写奠定了基础,有力推进了教学改革。新方案还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被修正和健全,其教学成效也将得以全方位评估。新方案促进国内核应对医学救援队伍建设和提高核能应用保障能力有哪些用途也将进一步突显。